白因子消毒液是真的無毒無殘留?專家圖文破解真相!2 min read

白因子這款消毒液是近年來市面上非常火紅的產品,白因子消毒液的廠商標榜著使用後「無殘留」只會剩下水,許多部落客甚至會說白因子消毒液無毒,連小孩子「吃進去也沒關係」,又說可以抗腸病毒,甚至是抗伊波拉病毒,再加上一些專家的代言下,這款產品被描述地真的超神。

隨著夏季即將到來,許多傳染病也蠢蠢欲動,像是許多家長聞之色變的腸病毒或者是病毒性腸胃炎,都特別容易在台灣的夏季發生。為了加強防止細菌病毒的傳染擴散,很多人已經在評估購買家用的消毒抗菌液,特別是有小朋友的家庭。近來就有許多讀者來信詢這款「白因子消毒抗菌液」,號稱有效且環保又無毒。但是這類產品真如業者所宣稱的這麼神奇嗎?是不是真的完全無殘留,作用後只剩下水?今天就由 MedPartner 團隊的化學博士後研究員以及醫師一起為大家破解真相!

 

白因子消毒液有什麼功效?先了解次氯酸是什麼!

白因子這類產品,說穿了,其實就是一種弱酸性的次氯酸。白因子這類產品為什麼會產生呢?當然有其歷史原因。人類一直都有消毒的需求,就是為了避免被細菌或者是病毒感染,畢竟這些感染,小則讓你不舒服個幾天,嚴重的話可能會死人的。

但在這邊,要先說很重要的一個觀念:要防止有害病菌進入人體中(透過進食或者搓揉口鼻),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要勤勞且正確的洗手。若是在不便洗手的情況,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就是對周遭環境的消毒殺菌,以降低病菌致病的風險。大家最為熟知的消毒殺菌方法,就是使用固定濃度的酒精溶液( 70%-80% )了,關於酒精的消毒法,網路上面已經有許多的文章以及討論,這邊就不再多介紹。

另外一種常見的消毒法,就是透過稀釋漂白水溶液的方法來消毒了。漂白水為什麼可以消毒呢?其實漂白水就是高濃度的次氯酸鈉( NaClO )水溶液。而次氯酸這個成分,就是能夠達到消毒功效的主要原因。這東西在人體內其實也有,例如體內免疫系統中的「嗜中性白血球」,就會使用次氯酸來殺死細菌,而據聞也是白因子這個產品取名的原因。

既然鹼性的漂白水中就有次氯酸成分可以消毒,那為什麼我們不乾脆用漂白水就好了呢?其實也沒有不行,但是實際上還要考慮到方便使用的程度,以及大量使用對環境造成的負荷…等問題。比如說,在鹼性的狀況下,其消毒主成分會是效果較弱的次氯酸根,因此就要有較高的漂白水濃度,那這個產品的漂白水味道一定會很重…另外使用的漂白水量如果多的話,一大堆人都用對環境的負荷也會比較高。在弱酸性的狀況下,非解離次氯酸氫能達到較好的消毒效果。

 

白因子這種弱酸性次氯酸產品,是怎麼製造的?

白因子這類的弱酸性次氯酸產品為什麼會產生呢?要搞懂這個,必須幫大家上一點點化學課。講到這邊,請大家不要看到化學式就慌張了,這裡我們會碰到的化學成分就只有鈉離子( Na)、氫離子( H+ )、氫氧根離子( OH– )、次氯酸離子( ClO– 以及氯離子( Cl– )這幾個傢伙。

次氯酸水溶液的不同酸鹼度先複習一下以前的理化課程,酸鹼度的判斷是根據溶液中的氫離子( H)濃度以及氫氧根離子( OH– )濃度來決定。酸性溶液中有游離之氫離子,鹼性溶液則有游離的氫氧根離子。

次氯酸鈉( NaClO )就是由 Na+ 與 ClO 兩種離子所組成,而 NaClO 與水分子反應,會使溶液變為鹼性。簡單來看,次氯酸鈉水溶液中(也就是漂白水)的組成,可以被我們拆解為 NaClO 、 HOCl 、 NaOH 這些成分。這些成分的組成比例,會隨著酸鹼程度的不同而改變。在高鹼度約 pH 10-12 的環境中即被稱作漂白水(圖上),使用前通常會再用水稀釋到 pH 8-9 。若加入鹽酸( HCl )做酸鹼中和後,則可得到組成變為 NaClO 、 HOCl 、 NaCl 的中性水溶液(圖中)。如果再加更多一點的鹽酸,就可以得到弱酸性的水溶液其中包含 HOCl 、 NaCl 、 HCl (圖下)。

但如果比圖左再更酸的情況時會怎麼樣呢?再更酸的環境下,次氯酸氫( HOCl )反而會變得不穩定,而產生有毒的氯氣( Ref.1 ),所以太酸的次氯酸水產品,反而不適合長久儲存後使用。次氯酸氫太酸而釋放出氯氣的狀況,大家別以為在日常生活中不會發生,之前就有新聞報導指出,有清潔人員誤將漂白水(圖上的鹼性次氯酸水)倒入含有鹽酸(強酸)的場域,導致瞬間產生大量的氯氣,讓周遭的人感覺身體不適。實務上,調配中性或弱酸性的次氯酸鈉水溶液需要先計算好調配劑量,並且慢慢的將鹽酸加入漂白水中。這個強酸鹼的操作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性,我們還是不建議一般民眾自行調配

上面講了這麼多複雜的化學,只是想要說明所謂的白因子就是弱酸性的次氯酸氫水溶液啦! 白因子產品的外包裝只標明成分為 H2O 、 HOCl 、 NaCl ,但是考慮到溶液中複雜的離子交換反應( Ref.1, 2 ),真實在其中的組成形式絕對不會是這麼簡單的!這類弱酸性次氯酸水溶液在功效性方面,在一些早期的研究就指出其因為含有較多之非解離次氯酸氫( HOCl ),相較於離子型態之次氯酸根( ClO– )有較佳之消毒能力( Ref.3-5 )。白因子技術授權的日本公司 HSP Company ,也對此做了研究,探究白因子對細菌、真菌、病毒的殺菌能力( Ref.6 )。研究中使用次氯酸鈉水溶液,並加入鹽酸將 pH 值調控在 5-8 之間,比較了酸鹼值對於抑菌效果的影響,結果顯示 pH 5- 6 的次氯酸水溶液有最佳的殺菌效果。這就是白因子訴求自己殺菌功能特別好的基礎來源。

但要注意的是,這個研究只是在講「弱酸性次氯酸」,在各種酸鹼度的次氯酸水溶液中,有較佳的殺菌效果。但這種酸鹼度( pH5-6 )的次氯酸,其實不是什麼專利技術,任何有一些化學背景的人,都可以調配得出來。當然,廠商要賣多少錢,我們通常是不管的,如果你可以把很便宜的東西賣很貴,也有人願意買單,那代表你行銷真的做得很好,只要不要涉及誇大不實,我們都會給你拍拍手。但是,白因子產品的廣告文宣,真的已經太超過了,我們不得不出來打臉,因為同樣弱酸性次氯酸的產品很多,但你家真的賣特別貴,但廣告也真的有點扯。

 

白因子廣告文宣到底有多誇大?專家直接打臉

白因子這類的產品推出時造成不小轟動,畢竟廠商提出了一些科學研究,本以為這樣就該皆大歡喜,有了科學證據來說明這產品的功效,那廠商賣的心安理得,消費者的付出也會覺得值得。但當我們打開白因子的相關賣場以及官方網站時, MedPartner 團隊的專家們真的是當場嚇傻了。

白因子在相關賣場的銷售文案
白因子在相關賣場的銷售文案

大家有沒有看到很熟悉的「無添加化學成分」這句話。 Excuse Me ~白因子這種次氯酸水,本身不就是一種化學製造的產品嗎?廣義的來說,我們身處的就是一個由化學元素所組成的世界。吸進去的空氣、喝下去的水,這些都是化學物質啊!再退一萬步,假設這些廠商想要表達的是,此產品不加「人工合成」化學物質,你要設想的應該是這機率到底有多低。不要說我們打臉沒根據,在重量級的科學期刊「自然 – 化學」在 2014 年所刊登的一篇文章( Ref.7 ),專家學者們全面性的檢視了不含化學品的消費性產品,結果是:一個都不存在啊~~ 請不要再製造化學就是有毒或危險的恐慌了好嗎?

白因子到底要如何「無添加化學成分」?我們認真研究了一下,如果他真的可以這樣做到,應該可以得到諾貝爾獎。我們再重新回來看看白因子的組成,扣掉水就剩 HOCl 與 NaCl 。 NaCl 就是鹽的主成分,如果不考慮精製的過程,我們姑且把 NaCl 不算「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好了。那次氯酸氫( HOCL )總該是了吧?

次氯酸氫( HOCL )的主要製備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將氯氣( Cl)通入水中而得。第二種是將次氯酸鈉( NaClO )水溶液與鹽酸( HCl )水溶液混合而得。第三種是把一氧化二氯加入水中而得,但由於安全問題已鮮少使用。上述三種製備方法得到的次氯酸氫,很明顯地都是「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

我們從白因子授權的日本廠商那邊找到了一些文件,日方在其專利文件中,披露了一個裝置,用以混合不同之液體( Ref.8,9 ),其中所使用的範例,就是使用次氯酸鈉( NaClO )水溶液與鹽酸( HCl ) 水溶液混合。再加上日方發表的學術文章( Ref.6 )也是使用一樣的方法,我們可以合理的認為白因子的製造,應該就是上面提到三種方式的第二種,所以根本不是什麼「無添加化學成分」,而且也不代表次氯酸氫( HOCl )為日本授權商或者台灣製造商的專利成分,這種成份,每個有化學專長的人都能做得出來啊!

白因子官網上的產品介紹截圖
白因子官網上的產品介紹截圖

白因子扯的不止這個,再來是「環保無毒,不殘留」這一點。先討論不殘留這個部分。廣告文宣提到了白因子作用後即還原成水不殘留,這句話真的讓我們當場吐血三斤。請問白因子的廠商有念過國中嗎?國中理化課應該就教過物質不滅定律了吧?我們複習一下,白因子產品中,應該有鈉離子( Na)、氫離子( H)、氫氧根離子( OH– )、次氯酸離子( ClO– 以及氯離子( Cl– )這幾種成分,在與其他物質作用後,產生水( H2O )是有可能的,但成分中的鈉( Na )跟氯( Cl )怎麼可能憑空消失啊!這是國中基測等級的考題,你們是連這個都會答錯?還是你們真的要違反物質不滅定律,逆天到可以去拿諾貝爾獎了嗎?

又再退一萬步,假設廠商想要表達的是,有效成分在接觸到病菌時就發生作用,就會使病菌死亡而自身失去活性,那沒有跟病菌反應的化學物質依舊還是有其活性阿。如果產品本身會慢慢失去活性,那我們也必須要合理的懷疑,儲存在瓶瓶罐罐裡面,甚至存放了許久的白因子,會不會也沒辦法儲存多久呢?這個問題,就有賴廠商自己提出證據,或者是第三方單位去做檢測了。

 

白因子的美國FDA認證和環保局EPA的認證是真的嗎?  

白因子的台灣製造商還拿出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跟美國環保局 EPA 來背書。白因子廠商不要說我們誣賴你喔,底下就是白因子官網的截圖。

白因子宣稱自己拿到國際官方認證與推薦
白因子宣稱自己拿到國際官方認證與推薦,實際是誇大了

沒添加重金屬跟塑化劑實在沒什麼好說嘴的。SGS 是一個檢測單位,不是「認證單位」,SGS不會去「認證」任何一個產品,它只能幫忙檢測。但這個就算了,其他我們一個一個順著打臉。

白因子官方網站截圖:違法使用美國FDA的logo
白因子官方網站截圖:違法使用美國FDA的logo

白因子宣稱自己的產品通過美國食藥署 FDA 認證推薦。但很遺憾的,根據美國 FDA 官方網站的資料,就很清楚地寫道,美國 FDA 絕對不會為特定的產品背書。我們直接附上原文:

Misuse of FDA’s logo may violate federal law. FDA’s logo should not be used to misrepresent the agency nor to suggest that FDA endorses any private organization, product, or service.

我們直接幫白因子廠商翻譯,省得你們麻煩:

「濫用 FDA 的 Logo 可能觸犯聯邦法令。FDA 的 Logo 禁止被使用在錯誤詮釋或指出 FDA 替任何私人組織、產品或服務背書。」

看到了嗎?美國 FDA 根本從頭到尾沒有替你背書啊!!!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公告之截圖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公告之截圖

白因子大概會說,不好意思我們只是誤用 Logo ,但我們真的有美國 FDA 的文件喔。我們直接看看美國 FDA 怎麼說( Ref.11 ),這份公告是指,有效氯濃度在 60 ppm 以下的次氯酸水溶液,可與新鮮蔬菜水果接觸。但是在以此溶液浸泡過的蔬果,需要再用清水洗淨才可使用。但我們發現,在各種業配的部落客文章中,甚至有許多荒謬的討論與文章指出白因子可以飲用,這真的是很嚴重的錯誤啊!不要隨便因為收了錢就把這種東西往嘴裡噴好嗎!!!

根據台灣衛福部頒佈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十七條,次氯酸為「用於食品之主要消毒成分」,但是清楚標明,使用後須再經飲用水充分清洗、殺菁、加熱或其他適當處理,以使最終食品之殘留濃度符合規定(總有效氯 1 ppm 以下)。看到這,大家還相信白因子真的是可以吃沒問題的? 另外,其實也不只是白因子啦,次氯酸水溶液的產品,也被許多廠商開發成霧化的形式來做環境消毒。但這類產品有個風險,因為活性成分是飄散在空氣中的,因此接觸口鼻,進入呼吸道及食道的機會也大大增加。我們中心建議使用此類產品,要避免在狹小的空間使用以免累積的濃度過高,並且在使用完畢之後保持空間的通風及周遭環境的乾燥才安全。

除此之外,有許多部落客以及使用者的心得分享都會教導大家把白因子噴在手上消毒,但是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資訊,含微量次氯酸之產品,若沒有藥品許可證,表示其皮膚消毒殺菌之療效及安全性並未經確認,那就只屬於環境消毒產品。雖然這微量的次氯酸應該不會造成皮膚刺激,它還是無法取代正確的洗手以預防疾病的發生與傳染。

美國環保局EPA 註冊文件截取-1
美國環保局EPA 註冊文件截取-1
美國環保局EPA 註冊文件截取-2
美國環保局EPA 註冊文件截取-2
美國環保局EPA 註冊文件截取-3
美國環保局EPA 註冊文件截取-3

再來是美國環保局 EPA 的認證問題。上方為各位截取了 EPA 的官方文件( Ref.10 ),日方在美國以( Hsp2O )這個濃度 250 ppm 的次氯酸水溶液產品來註冊,但文件內容完全沒有提到作用後即還原成水不殘留這句話,而且文件中清楚說道,限制於使用在「堅硬無孔洞之非生物體表面」,而且還特別指出此高濃度產品對魚跟水中有機體是有毒性的。在這邊我們要再次強調,「萬物皆有毒,重點是劑量」,強調自己無毒,或者是暗指別人有毒,真的都是沒什麼必要的事。

白因子這項產品說穿了,其實就是調整過酸鹼度的次氯酸水溶液,不是什麼專利成分。這樣的化學成分組成,確實已經科學文獻證實其殺菌功效,因此廠商實在不需要過度包裝行銷,甚至誇大不實,只為了可以賣得好,或者是賣得比別人貴很多。

白因子消毒液重點整理你隨便打一個 EPA 或者 FDA 在廣告上面可能只花幾秒鐘,我們再這邊要花幾個小時去查資料,然後仔細解讀內文,然後花好幾天的時間調查寫一篇打臉文,但一般消費者根本沒有辦法去做查證。而這也不只是白因子這麼幹,這已經是許多不肖廠商的慣用手法,只要拿出幾份文件,能跟這些國外知名機構沾上邊,就能為產品加分不少,但事實上這一些文件明明是說  A ,卻可以被說成 B ,反正在不檢附完整文件內容的情況之下,會去查證的人少之又少。再來就是所謂的「無添加」、「無毒不殘留」等行銷字眼,廠商常常只會提好的部分而不講壞的部分,真的都是很糟糕的市場亂象。

寫到這,其實已經有點大悲無言了。當初看到這個產品的文宣時,本來想說就笑一笑就好。但是想到其實有很多的民眾,特別是對化學專業知識比較不熟悉的民眾來說,還真的是會被洗腦到!其實不只這一家廠商有類似的問題,我們衷心期許這些廠商能檢附這些文件,並且詳實的說明使用風險,相信消費者也會更願意買單。也期待台灣有關單位能夠好好盡到把關的責任。台灣市場上其實還是有許多不錯的產品,消費者也要更加充實自己的知識,用你的消費做出選擇,才能促成市場上的正向循環。

最後,我們要鄭重呼籲白因子,撤下相關錯誤、誤導、甚至有欺騙消費者疑慮的行銷圖文。如果白因子不撤的話,只要回答我們以下一個問題就好:

根據物質不滅定律,你們的氯離子在作用後,變成什麼了?真的是變成水了嗎?如果真的是這樣,你們應該會拿諾貝爾獎的啊!

白因子這樣的廠商,在它願意道歉並撤下相關不實宣稱前,我們要鄭重呼籲民眾,拒買它們的產品。因為弱酸性的次氯酸,真的不是什麼「專利成份」,市場上有一大堆便宜很多,且效果差不多的產品,白因子要賣貴真的沒問題,但是重點請不用不當的方式唬民眾讓大家付錢。

希望大家多幫忙分享這篇文章,讓白因子廠商真的感受到壓力,才有可能改變他們這種不當的行銷方式。也希望透過大家的分享,讓自己的親友不要受騙,將來台灣更有機會透過真正技術的競爭,產生更棒的產品與優質的廠商,這樣我們犧牲許多個假日寫這篇文章,就真的有意義了。也要拜託有新的朋友們,加入我們的訂閱計劃,讓我們有資源在眾多的壓力下,持續踢爆各種廣告不實廠商,提供正確知識,讓民眾更有機會挑到正確的產品,對自己、對社會都發揮正面的效益!

最後再整理一次重點:

  1. 次氯酸是有殺菌以及抑制病毒作用的。所以這產品可以宣稱有效。
  2. 廠商的問題是,明明會有其他物質,但卻宣稱作用後只會產生水。
  3. 白因子的這項產品依法不能噴在皮膚上,但可用在皮膚以外的地方消毒。
  4. 如果是小朋友會拿來啃的東西(餐具、玩具),使用這類產品後最後再用水清洗一次。
  5. 弱酸性次氯酸不是專利成份,要不要花這麼高的價錢去買,就見仁見智。
  6. 市場上不是只有這家用的是弱酸性次氯酸,有很多選擇。但遺憾的是,不只是白因子,許多使用同類成分的廠商都走很接近的路線,不是賣很貴,就是賣很貴又用這種「無毒不殘留」、「還原只剩下水」的話術欺騙民眾。這對民眾來說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7. 市售消毒、抗菌噴霧,若瓶身沒有明確標示肌膚使用,產品未明確標示可噴灑於人體皮膚上。不論部落客怎麼寫,業配者怎麼說,都不建議使用於肌膚。因為次氯酸在台灣大多是屬於一般商品、非環境列管用藥,於法不可宣稱使用在肌膚。而市售有些通過法規,可以使用在肌膚的次氯酸,雖符合上市的規範。但也須原廠提供相關安全佐證跟報告來證實了。

接下來我們會逐步完整說明市面上的各種消毒、清潔產品的話術與迷思破解,嚴重一點的廠商,我們會公開打臉他。鄭重呼籲相關廠商自律,趕快先把誇大不實文宣拿下來。也請大家直接加入我們的Line@,到時候會看到最新的通知。

Reference

  1. Hypochlorous acid:wikipedia
  2. Sodium hypochlorite: wikipedia
  3. Leyer, G. J. et al. “Acid Adaptation Sensitizes Salmonella typhimurium to Hypochlorous Acid.”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997, 63, 461.
  4. Dantec, C. L. et al. “Chlorine Disinfection of Atypical Mycobacteria Isolated from a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2, 68, 1025.
  5. Wang, L. et al. “Hypochlorous Acid as a Potential Wound Care Agent. Part I. Stabilized Hypochlorous Acid: A Component of the Inorganic Armamentarium of Innate Immunity” Journal of Burns and Wounds 2007, 6, 65.
  6. Ono, T. et al. “Microbicidal Effect of Weak Acid Hypochlorous Solution on Various Microorganisms.” Biocontrol Science 2012, 17, 129.
  7. Goldberg, A. F. G. and Chemjobber, CJ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chemical-free consumer products” Nature Chemistry 2014, 6, 1.
  8. Yamashita, K. et al. “Liquid Mixing Device.” US Patent 2008, US 2008/0192566 A1.
  9. 山下光治等人,「殺菌水之連續生成裝置,中華民國專利 2005, 專利字號200518792。
  10. US EPA Registration Document, 2011 No. 87518-1.
  11. US FDA – Inventory of Effective Food Contact Substance (FCS) Notifications 2012, FCN No. 1176.
分享給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