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鯊是保濕聖品?角鯊烯(Squalene)跟角鯊烷(Squalane)真相大解密!1 min read

保濕是秋冬保養最熱門的議題,近年來以角鯊為添加物或者純角鯊為主打的保濕保養品越來越多,各家業者無不卯足全力來行銷,讓消費者覺得彷彿只要含有角鯊的產品就可以解決很多皮膚的困擾。你可能聽過角鯊烯(Squalene)或角鯊烷(Squalane),但這兩個東西一樣嗎?業者的宣稱事實真是如此嗎?今天就讓 MedPartner 團隊醫師、配方師、與新加入團隊的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合作,讓大家一次搞懂角鯊烯(Squalene)跟角鯊烷(Squalane)的真相!

 

角鯊烯(Squalene)是什麼?有什麼功效?業者是怎麼宣傳的?

角鯊烯(Squalene)是人體自行可以生成的化合物,也可以在鯊魚的肝橄欖、甘蔗等植物中萃取而得。它的用途非常廣泛,是合成膽固醇的前驅物,且與胡蘿蔔素、輔酶 Q10 等重要物質的結構類似(Ref.1)。除此之外角鯊烯在人體皮脂(sebum)中占有約 13 % 之多,可以防止皮膚的氧化(Ref.2),減緩紫外線照射的傷害(Ref.3)。

有研究使用角鯊烯、三酸甘油脂、膽固醇、神經醯胺、脂肪酸等組成半合成脂質混合物,塗抹在老鼠的皮膚上,發現可以增加實驗老鼠的肌膚屏障,進而減少水分的流失(Ref.4),但是目前並沒有以單一角鯊烯成分來做保濕功效的研究。而且有研究指出經紫外線照射過後的角鯊烯會變成角鯊烯氧化物(squalene monohydroperoxide),實驗顯示它會導致兔子皮膚的粉刺增加,因此致痘性的風險(Ref.5-6)。有關角鯊烯的資訊先講到這邊,我們來看看這家知名角鯊保養品牌怎麼說。

角鯊烯(Squalene)的功效,台灣 HABA 官網資訊截圖
角鯊烯(Squalene)的功效,台灣 HABA 官網資訊截圖 https://www.hababeauty.com.tw/new/

關於角鯊烯的六大特性,我想這家日系廠商大概跟我們是活在另外一個平行世界中吧!第一點「滋潤肌膚、軟化角質」,油類產品在肌膚上多少可以產生潤滑感,但是軟化角質卻是完全沒有根據。再來,「幫助皮膚呼吸、促進代謝」,請問是讓皮膚毛孔擴張嗎?所以肌膚可以比較透氣?不然到底是在呼吸什麼啦?另外「促進代謝」這個說法太過籠統,如果擦在臉上的東西可以讓皮膚狀況變好,自然就會回歸到正常的代謝狀況。

第三點,「與水分融合、預防蒸發乾燥」,醒醒啊同學!油水不相容的科學定律不會改變啊!要是你家的角鯊可以跟水均勻混合不分層,如果不是額外添加界面活性劑,那我們就要懷疑裡面到底添加了什麼東西了啊!!!再來「優異滲透性、絕佳親膚性」,有很多的有機化合物也有類似的滲透性,但是至少少量角鯊烯不會造成皮膚過敏不適,算你過關。接下來,「誘導攜入效果、幫助保養品吸收」,目前也沒有科學證據來佐證,倒是有一篇文獻指出角鯊烯增加皮膚滲透性的能力遠小於甘油辛酸酯(Ref.7)。最後,「高穩定性、不易氧化、變質」,恩…..這個我們稍後解釋。

其實角鯊烯本身已經具有抗氧化以及潤滑等功用了,實在不必過度神化這個成分。如果來到這家廠商日本的官網,會發現日方只有宣稱其具有抗紫外線、易滲透、保濕這些功能。我們實在很納悶,為什麼很多產品到台灣來販賣的時候就會多出很多神奇的功效呢?像是雅詩蘭黛 DNA 特潤,在美國只會寫「夜間修護」,在台灣就寫「修復 DNA 」了。日商 FANCL無添加也一樣,在日本不敢亂講,在台灣就狂打廣告宣傳錯誤知識抹黑各種合法防腐劑有多危險。

正當我們看這個廣告文宣已經 7 pupu 的時候,仔細檢視這家角鯊產品的內容成分時發現了更吃驚的事:說好的角鯊烯Squalene怎麼變成角鯊烷Squalane)?難道是廠商生產時太累打錯字(e 打成 a,烯打成烷)?

我們必須鄭重告訴你:這兩種東西是不一樣的東西啊!不一樣的東西啊! 不一樣的東西啊!你看到這麼多廠商講了這麼多關於角鯊烯的好處,結果你擦到臉上的卻是角鯊烷???想必大家都是滿臉黑人問號(?)

產品成分標示寫的是角鯊烷(Squalane) 出處: 台灣 HABA 官網
產品成分標示寫的是角鯊烷(Squalane) 出處: 台灣 HABA 官網 https://www.hababeauty.com.tw/new/

 

角鯊烷(Squalane)是什麼?跟角鯊烯(Squalene)有什麼不同?

接下來要上一點點不會太深的化學課,大家請不要緊張!角鯊烯(Squalene)的化學式為 C30H50,角鯊烷(Squalane)則為 C30H62。從結構來看,他們都是 30 個碳組成的長鏈碳氫化合物,因此物理性質差異不大(如潤滑度)。只不過角鯊烯擁有 6 個不飽和雙鍵,這樣的差異讓他們之間的化學性質大不相同

這些不飽和雙鍵可以跟自由基反應避免細胞組織的傷害,也可以吸收紫外線形成穩定的氧化物,原理就像胡蘿蔔素跟最近很紅的蝦紅素的抗氧化機制一樣。但是對於全部都是碳氫飽和鍵的角鯊烷來說,根本沒有不飽和雙鍵結構,當然也不可能有一樣的功能

那為什麼還要用角鯊烷呢?原因是角鯊烯如果暴露在空氣中不穩定容易氧化。所以便經過「氫化反應」,把不飽和的雙鍵打斷,使之成為化學狀態較穩定的角鯊烷,如此就可以放在瓶罐中數年之久而不怕變質。另外從原料的來源來看,角鯊烯取得來源從以前到現在,常見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從鯊魚肝臟所得,因為環保及動保關係已逐漸式微。第二種是從橄欖油中萃取所得,是目前比較常見的方式。最新的方式是將甘蔗發酵後的產物經化學合成所得。這三種方法最後取得的原料都是角鯊烯而非角鯊烷。不少廠商會宣稱角鯊烷為純天然,其實中間還經過了氫化這個加工步驟,並非直接從植物中取得。

所以到底怎樣叫做「天然」?「天然」就等於「安全無毒」嗎?大家可以看看從手工皂爆紅想想台灣消費者的常見的天然與手工迷思這篇文章,就會有更完整的理解。

角鯊烯(Squalene)與角鯊烷(Squalane)合成過程
角鯊烯(Squalene)與角鯊烷(Squalane)合成過程

但其實不止這家廠商,大部分的角鯊保養品所使用的都是角鯊烷。但大家也不要看到成分真的有寫角鯊烯(Squalene)就很開心,如同上面所說,角鯊烯(Squalene)是很不穩定的成分,即使成份表內有寫,你也要思考,在這樣的包裝內有沒有可能穩定?甚至更多狀況是,廠商只添加了一滴,也跟你說有加,成分穩不穩定更不是它們的考量。這種狀況在業界我們稱做「成份表添加」,也就是添加了,寫在成份表讓你看了高興的 XD。對於角鯊產品我們必須要思考的是,為了達到穩定為目的,而失去許多化學上的功能,充其量角鯊烷只能當作封閉型的油性保濕與潤滑的保養品來看待了。目前很多廠商都是使用角鯊烯的功效來宣傳,用暗示方式誇大角鯊烷的保養效果,真的沒有這必要。

總而言之,角鯊烷不是不好的成分,把它當作封閉型的保濕與潤滑的保養品看待是可以的。但不要期待有接近角鯊烯的功效。另外這類成分不便宜,許多產品都是意思意思添加一點而已。大家不妨有空可以拿出手邊的角鯊產品,看看他到底加的是什麼吧?記得,就算是真的角鯊烯,也要考慮到配方的穩定性,還有使用在皮膚上之後,降解的角鯊烯氧化物反而可能有致痘、致粉刺的風險喔。

(本文特別感謝皮膚科邱品齊醫師提供諮詢)

後記:

此文章刊載出來後MedPartner收到代理商來信指出: 「因日本總公司於日本主要營業型態為郵購目錄、百貨及藥妝通路,故網站上的介紹可能較為簡潔而沒提到,但日本HABA於每月發行的目錄、實體店面的DM中,均有提到此6個功能。」因為代理商提供的文件補充,團隊在此做個澄清,台灣代理商並沒有為此商品做出捏造的功效文宣。但是日方本身提供出來的就是錯誤訊息,身為一個負責任且專業的代理商也應該要為販賣的商品及文宣做好把關而不是照本宣科。市場上常看到的是說A產品的好,結果賣的是B產品。這樣的行銷手法其實消費者難以分辨,然而此次的情況為對於A產品的介紹上本身就有很多科學上的錯誤。

另代理商已將網頁上的「鯊烯」改為「角鯊」,降低對消費者誤導的疑慮,我們對此表示肯定,也提醒網友「角鯊烷」就是一種封閉性保濕劑,不宜過度神化。我們由衷的希望商家們(無論本土或代理)能夠誠實且嚴謹的將商品的訊息傳播給消費大眾。

Reference

  1. Kim, S.-K. and Karadeniz, F. (2012) “Biological Importance and Applications of Squalene and Squalane.” Advances in Food and Nutrition Research 65: 223-233.
  2. Pham, D. M. et al. (2015) “Oxidization of Squalene, a Human Skin Lipid: a New and Reliable Marker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37(4): 357-365.
  3. De Luca, C. and Valacchi, G. (2010) “Surface Lipids as Multifunctional Mediators of Skin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Stimuli.” 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
  4. Rissmann, R. et al. (2008) “Lanolin-derived Lipid Mixtures Mimic Closely the Lipid Composi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Vernix Caseosa Lipids.”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1778(10): 2350-2360.
  5. Chiba, K. et al. (2000) “Comedogenicity of Squalene Monohydroperoxide in the Skin After Topical Application.” The Journal of Toxicological Sciences 25(2): 77-83.
  6. Thiele, J. J. et al. (2003) “Ultraviolet A Induces Generation of Squalene Monohydroperoxide Isomers in Human Sebum and Skin Surface Lipids In Vitro and In Vivo.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120(6): 915-922.
  7. Cornwell, P. A. et al. (1998) “Glyceryl Monocaprylate/caprate as a Moderate Skin Penetration Enhanc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171(2): 243-255.
分享給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