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 是你一定要懂的基本名詞,分別是指: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Bisexual)、跨性別(Transgender)。
美的好朋友團隊想跟大家說的是,醫師不是不會犯錯。在同志議題上,醫界犯過嚴重的錯誤。我們想讓大家知道的是:為何我們犯錯?而我們又是如何檢討錯誤的?
醫界的歷史不是永遠光榮。例如二戰時納粹跟日本的軍醫都曾進行違反人道的人體試驗。在同志不被瞭解的年代,醫師在執行醫療業務的時候,也曾使用歧視性的做法對待同志。但令我們感到光榮的是,一代又一代的蛇杖傳人,一起用科學證據、邏輯推演以及人道的關懷,在同志的觀點上,出現了明確的共識。
今天我們想透過這個機會,告訴大家同志在歷史上,曾經遭受怎樣的醫療對待,也想分享在 2013 年於巴西福塔雷薩,第 64 屆世界醫師會大會通過了「世界醫師會人類多元性傾向聲明」的重要內容。
在早期,因為對同志的不理解,許多醫師把同志當作一種「疾病」來對待,但並不是所有早期的醫師都認為同志是一種「病」。
例如精神醫學先驅佛洛伊德就曾對一位同志的母親說:同性戀沒什麼益處,但也沒什麼好丟臉的,它不是罪惡,也不是腐敗。它不能被分類為疾病的其中一種,我們認為那是性的「多樣性」。
最後他也提到自古有許多偉人,例如柏拉圖、米開朗基羅、達文西,其實都是同性戀。但這樣的意見,在醫界畢竟是少數。畢竟精神醫學在那時,也才剛開始發展。雖然我們現在覺得佛洛伊德聽起來很厲害,但當時主流醫界並沒完全同意他的說法。
時間繼續往前走,在 1940 年代,出現了性學研究大師金賽博士。他對於「性別分類」這件事情提出了一個明確的質疑:「難道人只能喜歡男生或女生二選一,沒別的可能嗎?」
於是他做了一個實驗,把性的傾向分為零到六,零定義是只喜歡異性,而一到五是逐漸增加對同性的喜好,六則是只喜歡同性。研究結果震驚科學界,他發現人的性傾向是具有「連續性」的,而非絕對喜歡同性,或絕對喜歡異性。
但這項研究,並無法阻止主流醫界對同志的歧視。
在 1950 年代是個精神分析理論派主導的時期。精神分析理論很複雜,但簡單說是一個「強調無意識過程」的心理學理論。所以當精神分析理論派看到同性戀者,就會去推導,「他為什麼出現同性戀行為」?
而這樣的推導,如同大家可猜到的,其實缺乏明確的實證,很多狀況下,最大的證據可能是「某某專家這樣說」的等級,或者是統計起來同志發生自殺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就被解釋為同志是一件危險的事,而沒有深究背後的明確原因。
因此當時,同性戀被列在精神疾病統計診斷手冊(DSM-II)的「社會病態人格疾患」。這個意義幾乎等同於,「官方認為同志是一種病」。
但同志的悲慘命運並不是到此為止。1962 年大型精神分析研究又將同性戀視為「親子關係的受創而導致的精神疾病」,把這樣的說法推上高峰,在這個當下,在醫界他們被認為是「病」,在宗教上被某些教派認為是「惡」,在許多國家法律中被認為是「罪」。
愛看電影的朋友如果看過「模仿遊戲」,可能就有印象,片中拯救世界結束大戰的英國天才科學家圖靈,就是因為同性戀行為被迫害致死。圖靈在 1950 年發表《電腦與智慧》(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論文,是開啟人工智慧的曠世天才。二戰時他協助英國軍方破解德國著名密碼機「Enigma」,這項功績估計讓二次大戰至少提早 2 到 4 年結束、挽救估計 4000 萬人性命。但他卻因為同志身份遭到迫害,自始在歷史上宛若不存在這個人。一直到 2013 年在數萬人民的請願下,英國女王才正式「赦免」他的罪。
而大家可以想想,世界上曾有多少優秀的人,只因為他的性傾向,或其他根本無涉公眾利益,但不見容於社會的行為,就悲慘地度過一生。也在這樣的「同志是疾病」的錯誤認知下,當年有些醫師就施行過各種「轉化治療」,試圖「矯正」同志的性傾向。包含電擊治療、厭惡治療(看同性戀色情刊物病並聞氨水催吐造成厭惡感)、精神藥物治療、催眠等等。這在現在看來,都是可怕且毫不人道的作為。而這些治療方式,在離我們很近的中國,就仍持續發生中。
但黑暗中,知識份子的堅持,仍然照亮了一絲光明。1957 年美國心理學家 Evelyn Hooker,針對男同志的心理調適做研究,根本的質疑是:「同性戀本身是不是心理疾病?」
她各找了相同年紀、智商與教育程度的同性戀和異性戀男性,做了各種心理適應測驗,結果發現「沒有顯著差異」。
因此這個實驗證明了兩件事情:
- 同性戀診斷在臨床上完全不存在,其形式多樣和異性戀類似。
- 同性性傾向是性形式的一種,屬正常的心理。
而在之後,一波又一波的實證研究,以及醫界自身檢討力量與外界質疑中,醫界展現了自我檢討的能力,回歸醫學最基礎的「科學」與「邏輯」,以「實證」依據和「人道」精神重新評估並理解人類的多元性傾向。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終於在 1973 年,將同性戀從其官方疾病診斷手冊上移除。世界衛生組織也進行類似的科學審查程序,於 1990 年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中刪除。泛美衛生組織也發出聲明:「基於同性戀沒有任何明顯跡象可被認為是一種病症或疾病,因此無需治療。」
雖早在 20 多年前,醫界就已經不再將同志視為「疾病」,但直到現在,當年的錯誤既定印象造成的陰霾,仍然持續瀰漫在社會之中,讓許多同志生活在巨大的痛苦與陰影之下。醫界曾犯下的錯誤,是所有醫師應一起背負的十字架,我們應努力導正這些錯誤的歧視觀念,直到陰霾散去,彩虹真正出現。
終於,在 2013 年,世界醫師會發佈了「人類多元性傾向聲明」,對全世界的醫師提出了明確且有根據的同志觀念。
世界醫師會強烈主張,同性戀並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人類性傾向的自然變異。
世界醫師會譴責基於個人性傾向而生的各種形式的污辱、定罪與歧視。
世界醫師會呼籲所有醫師,不論病人的性傾向,僅依據 ICD 第十版的標準,針對臨床有關病徵進行生理與精神疾病分類,同時根據國際認可的療法與慣例提供治療。
世界醫師會主張,不論採用精神醫學或心理治療方式,皆不應將治療重點放在同性戀本身,而是放在解決同性戀與宗教、社會、內在規範和偏見之間所產生的衝突。
世界醫師會譴責所謂的「轉化」或「修復」療法。這些作法構成對人權的侵害,更是不合情理的行為,應被譴責並接受制裁與處罰。醫師參與此類行為的任何步驟都將違反醫學倫理。
今年台北市政府將首度以官方立場,在市政府升起彩虹旗。台北將成為亞洲區對同志最為友善的城市,是我們人權持續進步的重大象徵。但這一切其實不夠,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這就有待所有朋友一起努力了!
這是真實發生的故事。發生在所有人身邊的故事。看完之後,希望你能知道,LGBT 族群與大眾沒有不同。其實,我們的愛都像彩虹。
Love is Love!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相信:生而為人,在愛之下,我們都相同,我們都值得。以下附上「世界醫師會人類多元性傾向聲明」,值得大家完整閱讀。
世界醫師會人類多元性傾向聲明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Statement on Natural Variations of Human Sexuality 2013 年 10 月於巴西福塔雷薩召開之第 64 屆世界醫師會大會通過 Adopted by the 64th General Assembly, Fortaleza, Brazil, October 2013
當提供照顧服務時,醫療照護專業人員會從許多面向接觸到人類的多元特性,包括性傾向的差異。多數科學研究結果顯示同性戀是一種人類性傾向的自然變異,本質上「沒有任何健康上的危害」。
有鑑於此,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在 1973 年將同性戀從其官方疾病診斷手冊上移除。世界衛生組織也進行類似的科學審查程序,於 1990 年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中刪除。泛美衛生組織聲明:「基於同性戀沒有任何明顯跡象可被認為是一種病症或疾病,因此無需治療。」
直接與間接的歧視、污辱、同儕排斥與霸凌,一直以來對於有同性或雙性傾向者的心理與生理健康都造成嚴重的影響。這類負面經驗導致這群人在憂鬱、焦慮、藥物濫用與自殺意念及企圖上,都出現較高的盛行率。因此具有同性戀或雙性戀傾向的青少年與年輕族群,其自殺率為同年齡層的三倍。
聲稱能藉由所謂「轉化」或「修復」步驟,將同性戀者的性傾向轉變為無性或異性的行為,會惡化前述盛行率與自殺率,並製造同性戀是病態的印象。這些方法已被許多醫學專業組織以缺乏有效證據的理由加以駁斥。因此這些方法不僅不具醫療上之適應症,還會嚴重危害接受治療者的健康與人權。
建 議
世界醫師會強烈主張,同性戀並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人類性傾向的自然變異。
世界醫師會譴責基於個人性傾向而生的各種形式的污辱、定罪與歧視。
世界醫師會呼籲所有醫師,不論病人的性傾向,僅依據ICD第十版的標準,針對臨床有關病徵進行生理與精神疾病分類,同時根據國際認可的療法與慣例提供治療。
世界醫師會主張,不論採用精神醫學或心理治療方式,皆不應將治療重點放在同性戀本身,而是放在解決同性戀與宗教、社會、內在規範和偏見之間所產生的衝突。
世界醫師會譴責所謂的「轉化」或「修復」療法。這些作法構成對人權的侵害,更是不合情理的行為,應被譴責並接受制裁與處罰。醫師參與此類行為的任何步驟都將違反醫學倫理。
Reference
泛科學同性戀去病化的醫學科學歷史
台灣醫界雜誌:世界醫師會人類多元性傾向聲明
民報:62年後的道歉 「電腦之父」圖靈同性戀遭迫害 終獲平反
Freud, S. (1951). Letter to an American mother.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07, 787.
Hooker, E. (1957). The adjustment of the male overt homosexual. Journal of projective techniques, 21(1), 18-31.
Kinsey, et al.(1948). 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Male
Kinsey, et al.(1953). Sexual Behavior in the Human Fem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