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蚊的防蚊液怎麼挑?跟一般蚊子的有不一樣嗎?小黑蚊叮咬了要怎麼處理?小黑蚊到底要怎麼防治?近年來隨著小黑蚊越來越猖獗,這類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不時可以看到家長拍出小孩被叮咬的照片,又紅又腫得非常可憐,有些人甚至還引起蜂窩性組織炎。但網路上很難找到完整的正確資訊。因此團隊的藥師跟醫師針對這個主題做了一番研究,結合臨床上常見的問題,以及民眾實際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希望在這篇文章給大家完整的解答。
要了解小黑蚊以及相關問題,就必須先瞭解小黑蚊跟一般的蚊子有什麼不同?我們先花一點時間認識小黑蚊吧!
小黑蚊是蚊子嗎?不同生物,但都是雙翅目的遠房親戚
小黑蚊與蚊子在生物界的分類都屬於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雙翅目,不過兩者科別不同。小黑蚊屬於蠓科(Ceratopogonidae ) 、鋏蠓屬( Forcipomyia ),蚊子則是蚊科( Culicidae ),兩者其實算不一樣的生物。至於差多遠呢?舉例來說,它們的親屬關係類似靈長目下猴科( Cercopithecidae)與人科( Hominidae ) 的差別。你會覺得自己跟猴子是一樣的生物嗎?所以兩者是不同生物,但都屬於雙翅目的遠房親戚關係。
蠓類昆蟲分布在世界各地,而且有個有趣的俗名叫做 no-see-ums ,意思是人們被叮咬時會感到尖銳的疼痛,卻常常看不見蟲子本身。大家應該都有經驗,蚊子飛行時會發出嗡嗡的聲響,但小黑蚊幾乎是完全安靜無聲,所以比起蚊子,小黑蚊更加吸血於無形啊!另外蚊子的體型比起小黑蚊大上許多,比較容易被發現。不過有一點蚊子倒是大勝,比起吸血的口器長短,蚊子就比小黑蚊長很多,比較有辦法穿過薄的衣物吸血,這點穿絲襪的朋友們應該都有親身經驗 QQ
一般常見的小黑蚊,其實是臺灣本土特有種的吸血性昆蟲,有個一聽就知道是台灣來的名字叫做臺灣鋏蠓( Forcipomyia taiwana ),是 1913 年時由日本昆蟲學家素木得一先生在台灣中部發現而命名。因為近年來交通越來越便利,南來北往頻繁,目前小黑蚊已經遍及全台。
會叮咬人類的是小黑蚊的雌蟲,以吸血來提供卵成熟的養分以繁衍後代。至於雄蟲只會吃花蜜喝露水,過著餐風露宿的生活,交配之後就死亡了,算是悲情男性的代表。有關更多小黑蚊的簡介,可以在小黑蚊資訊服務中心的網站看到介紹,在這邊就不多提。
除了體型之外,小黑蚊跟蚊子有個很大的不同點,蚊子屬於病媒昆蟲可能帶有傳染性疾病如登革熱;小黑蚊則屬於騷擾性昆蟲,不帶有傳染性疾病。不過大家可別因此掉以輕心,雌蟲對人血情有獨鍾,叮咬後引起的紅、腫、痛、癢不容小覷。過去有一篇研究分別於 2003 與 2004 年的 5 月至 9 月進行,探討台灣人被小黑蚊叮過之後的反應,研究人數為 372 人,有 48% 人有立即過敏反應、有 11.1% 有延遲過敏反應( 6-24 小時才發生 ),依個人體質不同維持一周到一個月不等的時間才恢復。除了局部皮膚反應之外,也有少數人可能發生發燒或淋巴結腫大等較嚴重的全身性過敏反應 [5] 。比起一般蚊子叮咬紅腫維持數天到數週的時間,小黑蚊給你的不舒服也比蚊子還多一些。
要預防小黑蚊,一定要先了解牠的生存習性,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 繁衍季節:雌蟲吸血 3-5 天後會產卵,從卵發育到成蟲所需的時間約 3-4 周,成蟲的壽命約 2-6 周。而雨季和溫度會促進小黑蚊生長,特別是溫度在 15-30℃ ,在梅雨或是端午節過後會大量繁衍,蟲害較嚴重,要一直到冬季才會趨緩,不過台灣就算是冬天也常具有這樣的繁衍條件,因此近年研究顯示小黑蚊幾乎全年都有。
- 繁衍環境:小黑蚊幼蟲為陸生,喜歡青苔、藻類等潮濕環境,例如樹下、菜園、水溝邊等;而雌蟲的成蟲則在遮蔭不通風以及人群(食物)聚集處在等待吸食人血,例如樹叢、涼亭、走廊等。
- 出沒時間:黑蚊出沒的時間通常在白天且活動時間長,春夏約 11-13 小時、冬季約 8 小時,幾乎是有太陽的時間就有小黑蚊,中午前後大約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這段時間是吸血高峰期。
小黑蚊防蚊液怎麼挑?個人防護重要,也別忘了環境!
小黑蚊不僅會造成個人危害,也可能造成觀光受限。因此政府委託台灣昆蟲學會成立了小黑蚊資訊服務中心跨部會宣傳防治小黑蚊的方法,原理就是預防繁衍與防止叮咬。我們整理了台灣、美國環境保護局、以及澳洲衛生部對於防治蠓類的建議 [1, 8-9]:
☆ 居家環境
- 去除青苔與藻類:大家對病媒蚊的防治很熟悉的一點是避免有積水容器,但這招對防止小黑蚊效果不確實。蚊子幼蟲為水生,小黑蚊幼蟲為陸生,喜歡藻類、青苔等潮濕環境,所以除了倒水之外,還需要保持環境乾燥,清除青苔與藻類,若環境許可,可以植草或者是翻土、以砂石覆蓋等。減少小黑蚊棲息地。
- 社區聯合防治:除了家庭環境之外,社區公共環境也需要聯合作戰,一同清除孳生源。
- 安裝細目紗窗紗門:小黑蚊體寬僅0.5mm,一般紗窗或蚊帳還是可以讓小黑蚊通過,若居家附近有小黑蚊的問題,建議安裝細目紗窗或紗門。
☆ 個人防護
- 避開吸血高峰期與場所:吸血高峰期在春夏季中午前後,避開不通風的光影交界處。
- 減少暴露皮膚面積:如果需要在戶外,使用物理性防蚊穿著長袖或袖套、長褲或長襪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小黑蚊吸血的口器比蚊子短,蚊子的口器有時還可以穿入較薄的衣物吸血,但小黑蚊通常無法。
- 使用有效防蚊產品:
◎市面上所有宣稱對小黑蚊有效的產品,真的有效嗎?雖然針對小黑蚊的防蚊劑研究不多,不過現有研究證據仍顯示 DEET (敵避)是最有效的產品 [10,11] ,且為台灣目前有衛福部(人用)或是環保署(環境用)許可證認證之成分。如何選擇安全與有效的防蚊液產品,並正確使用。相關產品到底怎麼挑,可以看這篇完整介紹。
◎一般防蚊液的有效性研究都是針對蚊子,直接針對小黑蚊的研究比較缺乏,尤其是針對台灣鋏蠓( Forcipomyia taiwana ),大概只能靠我們自立自強的本土研究。近年來國立中興大學盧崑宗教授發現小花蔓澤蘭萃取液對於小黑蚊有防治效果:除了對於小黑蚊幼蟲的食物來源苔鮮有生長抑制的效果外,中性分離部的絕對忌避時間為 99 分鐘,相較於其他植物性精油表現優異;另外,田間試驗也指出每週噴灑一次之連續 5 週,小黑蚊密度明顯下降,防治率高達 79.33% 、累進防治率為 90.61% 。值得一提的是,小花蔓澤蘭是一種強勢生長的外來物種,會覆蓋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間,因此若能利用小花蔓澤蘭於防小黑蚊,可以說是一石二鳥。 [12-13] 但如果希望得到較佳的防護效果,目前還是含 DEET(敵避)的成分最有效,也最持久。
另外根據本土的研究,可能有 40.9% 的台灣人被小黑蚊叮咬後反應不明顯。但可別因此很高興就出去給小黑蚊咬,建議仍要做好防護,以免持續提供小黑蚊繁殖的血源。你自己被咬沒事,也要想想別人啊~
小黑蚊叮咬後該如何處理?
如果不幸被小黑蚊咬了,出現紅、腫、癢等局部發炎症狀時,請儘速離開現場,並避免搔抓出傷口,以免引起進一步的細菌感染,並記得以下三大處理方式:
- 全身性反應需要儘速由醫師診治(發燒、淋巴結腫大)
- 冷敷:建議先冷卻患處,使微血管收縮,以減少局部腫脹發炎反應。
- 外用藥膏(目標是止癢、消炎):
◎產品可大致分成單方以及複方兩類,請見下表:
在挑選藥品時,請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 請選用有藥品許可證的合格產品,並依指示用法使用。
- 如果是輕微蚊蟲叮咬,可選用單純引赤劑作為舒緩。
- 若非開放性傷口可選用此類外用藥品,如果是開放性傷口,可能誤用具有刺激性成分的藥品導致傷口癒合不佳,建議在醫師或藥師指導下使用適合的藥品。
最後,有鑑於小黑蚊「臺灣鋏蠓」是台灣特有種,缺乏國際上的文獻,因此更要感謝台灣小黑蚊研究者對防治的努力,除了上一段介紹的小花蔓澤蘭萃取液應用之外,陸續有些新的防治方法,或許有朝一日可以應用,舉例如下:
- 以真菌感染小黑蚊,影響了小黑蚊免疫系統,未來可能可做為生物防治的策略 [14]。
- 利用DNA疫苗可有效避免小黑蚊叮咬的過敏反應,目前為老鼠實驗階段 [15]。
希望所有看完這篇文章的朋友,都能對小黑蚊的相關處置有更完整、正確的認識,平安抵擋住小黑蚊的攻擊喔!如果有相關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們,我們會再查閱相關文獻完整回答大家。
(本文另要特別感謝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顏聖紘副教授提供諮詢)
Reference
- 小黑蚊資訊服務中心 http://bmisc.weebly.com/
- 小黑蚊生態與習性。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杜武俊教授。
- 台灣小黑蚊危害現況。臺北市立大學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黃基森教授。
- 小黑蚊綜合防治技術。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黃榮南教授。
- Chen, Y. H., Lee, M. F., Lan, J. L., Chen, C. S., Wang, H. L., Hwang, G. Y., & Wu, C. H. (2005). Hypersensitivity to Forcipomyia taiwana (biting midge): clinical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For t 1, For t 2 and For t 3 allergens. Allergy, 60(12), 1518-1523.
- Chuang, Y. Y., Lin, C. S., Wang, C. H., & Yeh, C. C. (2000).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occurrence of Forcipomyia taiwana (Diptera: Ceratopogonidae) in the Nantou area in Taiwan. 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 37(2), 205-209.
- UpToDate: Insect bites
- 美國環境保護局:biting midges and schools
- 澳洲衛生部:Biting-midges
- UpToDate: Prevention of arthropod and insect bites: Repellents and other measures
- Page, P. C., Labuschagne, K., Nurton, J. P., Venter, G. J., & Guthrie, A. J. (2009). Duration of repellency of N, N-diethyl-3-methylbenzamide, citronella oil and cypermethrin against Culicoides species when applied to polyester mesh.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163(1-2), 105-109.
- 碩士論文。胡政欣(2013)小花蔓澤蘭醋液及其分離部於小黑蚊忌避性與抗菌性之應用。
- 碩士論文。林庭瑋(2011)小花蔓澤蘭慢速熱解及其醋液應用於小黑蚊防治之初探。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碩士論文。
- Chen, H. W., Chou, J. Y., Lin, C. C., Wen, Y. D., & Wang, W. L. (2016). Seasonal yeast compositions in Forcipomyia taiwana (Diptera: Ceratopogonidae). Journal of Asia-Pacific Entomology, 19(2), 509-514.
- Lee, M. F., Song, P. P., Lin, T. M., Chiu, Y. T., & Chen, Y. H. (2016). For t 2 DNA vaccine prevents Forcipomyia taiwana (biting midge) allergy in a mouse model. Allergy, 71(4), 52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