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好朋友

躁鬱症的症狀有哪些?如何治療與預防?醫師圖文說明

躁鬱症的症狀有哪些

躁鬱症是個常見的精神困擾,躁鬱症個案會出現情緒高昂的「躁期」,也可能伴隨情緒低落的「鬱期」,在兩極擺盪的症狀也被稱為雙極性情感疾患。在鬱期因為臨床症狀上有些時期會和憂鬱症很接近,因此常被混淆不清,或被認為只是情緒低落,在躁期個案常常感到自信滿滿,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異狀,所以許多躁鬱症的個案其實是沒有被正確診斷、正確治療的。

對於躁鬱症,或者是其他精神疾病,像是思覺失調症恐慌症…等狀況的朋友,社會上往往會給他們貼上「心智脆弱」這類的標籤,但這是不正確的。例如躁鬱症,就可能是由腦部結構和功能的異常,再加上社會、心理等因素共同產生的。幸運的是,躁鬱症不是一種絕症,只要透過正確的治療與協助,多數個案都可以回歸正常生活,甚至歷史上有些名人,例如音樂家貝多芬,還有物理學家牛頓,其實都被懷疑有某種程度的躁鬱症。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希望盡力分享躁鬱症的相關知識給大家,希望有躁鬱症的朋友及其家屬,還有多數的社會大眾,都能對這個常見的精神困擾有正確的認識。

 

躁鬱症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躁鬱症?

躁鬱症的正式名稱,其實叫做雙相情緒障礙症(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所謂的「雙相」,指的是病人的情緒會在「躁」以及「鬱」的這兩個狀態中擺盪。

躁鬱症是一種疾病,不是一個隨便可以貼上的標籤,要確定躁鬱症是必須經過醫師診斷評估的。每個人都可能遇過很嗨、過度反應的情緒,也可能經歷很低落、非常疲倦的感受,但這多數都只是正常情緒的波動,不算是什麼疾病,也不致嚴重影響生活。但在躁鬱症病人身上,無論是「躁」或者是「鬱」的情緒,都會維持好幾個禮拜以上的時間,甚至是更久,而且可能會持續在這極端的情緒間擺盪,少有「正常」的情緒,在這樣的狀況下,就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了。

躁鬱症的確切成因還不明確,目前認為和腦部的結構,以及基因有關。在躁鬱症的患者身上,可能發現腦部結構的變化,但有這些變化未必一定代表會導致躁鬱症。另外基因遺傳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果父母、手足有躁鬱症的人,得到躁鬱症的機率也比較高。這類的朋友,比較可能有躁鬱症的「體質」。

除了體質以外,生活的壓力事件,例如親人的過世、情感的不順利、考試以及工作的重大挫敗,也可能誘發躁鬱症的發生。

躁鬱症的症狀有哪些?

躁鬱症的症狀,就如同它的名字,包含了「躁期」以及「鬱期」兩個階段。在躁期,患者會出現異常高亢(elevated)的情緒,表現任性,或者是易怒,旁人可以觀察到活動力和精力異常旺盛。依照嚴重的程度以及持續的時間,可以分為輕躁症發作(hypomanic episode)以及躁症發作(manic episode)兩種。

躁鬱症的常見症狀

躁期常見的症狀包含

輕躁症和躁症發作的主要差異在於「患者能不能夠自我控制」。在輕躁的狀況,患者表現得會像精力旺盛、自信滿滿、多話,但還是可以維持正常的生活,旁人不會覺得有太大的問題,通常是感覺這個人最近怎麼這麼嗨而已。但真正的躁症發作時,患者往往已經沒辦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會做出無法承擔後果的事情,影響到自己的社交和工作。

舉個例子,在新聞上,我們有時可以看到有躁症發作的朋友,跑去百貨公司刷了一大堆商品,或者是覺得自己超強,跑去投資了一堆自己根本不懂,而且根本不能承擔風險的的投資型商品,最後鬧上法院的情形。

鬱期常見的症狀包含

以上的狀況,要持續超過2個禮拜,短時間的情緒低落並不算在內。但這個狀況跟憂鬱症其實非常像,所以躁鬱症的診斷關鍵,其實是在於患者有沒有出現過「輕躁症」或者是「躁症」的表現。如果沒有,那就會被認為是單純的憂鬱症。

許多躁鬱症患者會被診斷,通常也是因為躁症的發作,影響了生活與工作,才被親友覺得怪怪的陪同就診。如果單純的輕躁症,或者是憂鬱,可能就被旁人所忽略了。

躁鬱症患者的症狀,可能會在「躁」和「鬱」兩個極端之間擺盪。根據擺盪的程度,臨床上我們可以把躁鬱症分類為:

第一型躁鬱症:患者會在狂躁期、輕躁期,與憂鬱期之間反覆循環。
第二型躁鬱症:只有輕躁期與憂鬱期,不會出現狂躁期。
循環型躁鬱症:只發生輕躁期以及輕鬱期,不會出現狂躁以及重鬱的階段。

了解上述的症狀後,希望大家可以多注意到自己以及親友的狀況,提早診斷、提早治療,對於患者能帶來最佳的治療結果。

躁鬱症的治療方式

躁鬱症的治療,醫師會同時考量到生理、心裡、社會等多重面向的因素,除了藥物治療以外,也可能搭配心理治療。在臨床上,個案進入醫療系統時,常處於「躁症」發作的期間,這時候穩定患者的情緒,就是最重要的議題,使用藥物可以達到不錯的控制效果。

 

躁鬱症的常見治療方式

在藥物上,醫師可能根據患者所處的狀態,給予不同程度、不同種類的藥物。例如躁期就可能使用「情緒穩定劑」,例如常見的鋰鹽、抗癲癇藥物,或者在患者出現奇特異常的想法時,給予抗精神病藥物…等等。如果在鬱期的患者,就可能使用抗憂鬱藥物。在情緒波動很大的患者,為了避免自傷、傷人的風險,就可能使用鎮定劑。如果患者的睡眠品質不佳,可能會使用安眠藥,來幫助患者得到好一點的睡眠狀況。

躁鬱症的個案以及家屬,可以學習以下的方式:

躁鬱症雖然聽起來嚇人,但多數的人只要能夠認識它、面對它,都能夠在醫療以及社會資源的協助下,過和一般人差不多的生活。許多最糟糕的狀況,都是出自於「自己或旁人的不理解」,「不配合治療以及回診」,因此「了解躁鬱症」,才是與躁鬱症和平共處的關鍵。

如果身邊的親友在躁鬱症急性發作的時候,希望大家能夠學會辨識症狀,給予他足夠的關懷,並協助、引導他尋求醫療的幫助。在服藥期間,可能伴隨一些副作用,在親友的支持下,多數人也都能順利度過。只要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定期追蹤,多數的躁鬱症患者,都可以過得和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喔。

除此之外,也希望大家一起關注精神疾病污名化的議題,一起協助精神疾病的朋友們,撕去社會上異樣眼光的標籤。如果社會能夠對精神疾病少些污名和歧視,就能夠有更多人得到醫療的幫助與社會的支持。這就要靠看到文章的每一個你,一起共同努力啦!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還請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讓更多人了解躁鬱症。也請加入我們的訂閱計劃,和我們一起用正確知識幫助更多人喔!

Reference:

1. UpToDate: Bipolar disorder in adults: Clinical features
2. NHS: Bipolar Disorder
3. Mayo Clinic: Bipolar Disorder
4. 衛生福利部心理衛生專輯:躁鬱症

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Exit mobile version